|
湘潭市公厕改革:以韶山样本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
加入时间:2024-12-14 来源:湖南日报
|
|
|
|
|
近年来,湘潭市积极响应国家“厕所革命”号召,多部门协同发力,在农村厕所改造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数量已达497,028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5%,财政支持新建户厕103,844座、公厕2,602座。2024年的2,567座户厕任务、17座公厕任务均已顺利完成并进入验收环节。
这一系列成果不仅重塑了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更为农业、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筑牢了根基,而湘潭市在农村公厕建设方面,韶山市堪称典范与样板,为全市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统筹规划:多部门协同,筑牢改革基石
湘潭市在农村公厕改革进程中,精心谋划布局,全方位压实责任。市爱卫办、住建、环保、农业农村等多部门联动,构建起高效的工作机制。安排专人进驻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指挥部,专职负责农村改厕的日常事务,从政策拟定到工作调度,再到监督考核,均有条不紊地推进。
在规划制定上,充分考量本市实际,于7月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度改厕工作的通知》,明确年度厕改任务量。同时,积极响应基层减负要求,创新督查模式,推行市、县两级联合验收机制,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与质量。
特色建设:公厕融景,彰显地域魅力
湘潭市在农村公厕建设中巧妙融入当地特色元素,展现出独特魅力。在韶山市,韶阳村公厕白墙黛瓦、飞檐斗拱,江南水乡韵味与现代设施相得益彰,为游客带来便捷与舒适的体验,与周边田园风光完美融合。湘韶村村民广场公厕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外墙绘制的毛泽东诗词与革命故事壁画,让人们在使用公厕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大坪村毛泽东小道旁公厕采用木质结构与茅草屋顶,古朴而厚重,与小道的历史底蕴相互呼应,使游客仿若穿越时空,重温往昔岁月。杨林乡外环公路公厕造型简约大气,空间宽敞通风,精准满足交通要道过往人员需求,成为公路沿线一道实用的景观亮点……
韶山市累计打造的44座农村公厕,形态各异、特色鲜明,不仅有效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更成为展示湘潭独特魅力与文化风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为湘潭市其他地区公厕建设的美学风格与文化内涵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
湘潭县积极跟进公厕改革步伐,已成功完成1,000户户厕改造与2座公厕建设,全面达成年度改厕计划,当地民众对公厕建设的满意度高达100%。湘乡市共有24万余农户,自2013年起,在各级财政支持下已改造43,220户农村户厕,2024年的1,000户新建任务已完成738户,占比74%,且5座农村公厕均已动工建设。
在公厕建设标准方面,湘潭市严格落实“首厕过关制”。通过专题辅导、现场观摩等形式,开展首厕建设示范培训10余次,培训县、乡、村各级负责人及技术人员1400余人,确保每个乡镇都有专业的“厕所革命”质量把关员,每个村都有质量协管员。同时,严守产品质量、招标采购、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在三格式玻璃化粪池基础上创新加设第四格生态池,使处理后的粪污水能够达标排放。并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验收机制,县级实现100%全覆盖验收,市级按改厕任务数的8%同步抽查,有力保障了公厕建设质量过硬。
融合赋能:公厕助力,激活产业引擎
湘潭市凭借农村公厕品质的提升,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以韶山市为例,作为著名红色旅游地,以往旅游旺季游客如厕难的困境如今已得到显著改善。如今主要景区周边公厕在日均数千人次使用量的情况下,游客排队时间大幅缩短,满意度显著提升,当地群众对改厕满意度更是达到100%。
公厕成为湘潭市农文旅融合的核心纽带。在韶山的韶阳村,完善的公厕设施带动了周边农家乐与民宿的蓬勃发展,特色农业风光带也随之兴起,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湘韶村借助红色文化公厕开展丰富多元的体验活动,吸引大量游客深入村庄,极大地拓展了旅游文化内涵。大坪村利用毛泽东小道公厕,将红色旅游与乡村休闲无缝衔接,游客漫步小道后可在周边果园尽情享受采摘之乐,乡村旅游人气爆棚。杨林乡外环公路公厕为过往游客提供便捷服务,推动当地乡村旅游收入年度增幅约20%。
湘潭市其他地区也搭乘公厕改革的快车,加速农文旅融合发展进程。湘潭县通过改善公厕设施,优化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有效带动了周边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销售与乡村休闲体验项目的拓展。湘乡市在公厕建设过程中,注重与当地历史文化遗迹、乡村自然风光相结合,开发出多条特色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为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激活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长效管护:机制护航,确保持续运行
湘潭市为确保农村公厕长效运行,建立起一套全方位管理体系。在韶山市,每座公厕都配备了专业保洁人员,严格执行每日至少3次清扫、2次消毒的卫生标准,借助智能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设施设备运行状态,一旦出现故障,维修人员能在半小时内响应并处理。
在资金保障方面,湘潭市积极拓展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政府购买服务、企业投资等多管齐下,2024年度市级改厕资金255万元已全部拨付至各任务县市区,同时将公厕奖补标准提升至3万元/座。此外,韶山还率先探索农村厕所革命保险机制,按30元/个标准为改建化粪池购买保险,明确20年管护周期。
湘潭县在省、市奖补基础上,由县财政兜底,按照四格2,500元/户、三格1,800元/户、10万元/座的标准落实户厕、公厕项目资金保障,并积极探索与当地农业合作社、环卫公司合作的后期管护模式,实现厕具维修、粪污清理的专业化与市场化运作。
湘乡市按2,500元/座奖补新改户厕,8万元/座的标准奖补公厕建设,同时建立起政府主导、村集体参与、农户配合的管护体系,通过设立管护基金、定期巡检等方式,确保公厕长期正常使用。
湘潭市通过农村公厕改革,以韶山为先锋示范,在精心部署、规划建设、产业融合与长效管护等多方面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公厕已从基础公共设施华丽转身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形象提升的强大引擎。
|
责任编辑:李婷 |
|
|
|
|
|
|
大国厕梦 |
 |
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杰克先生,常说一句感叹的话:“我们忽略厕所太久了。”人类诞生之后再没有离开过厕所,生命健康和生活尊严都与厕所密不可分。但人类长期为吃饭 <更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