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川乡公厕:“小厕所”改出“大民生” |
加入时间:2025-09-25 来源:澎湃
|
|
|
|
|
初秋的燕川乡,天高云淡,晨光洒落在东庄村的活动广场上。在广场一角,一座白墙灰瓦、整洁雅致的公厕引人注意,若不是门口“公共卫生间”的标识,人们很难将这个建筑与传统公厕联系起来。
高度重视,精准施策破难题。为彻底扭转公厕管理局面,燕川乡把“小厕所”作为“大民生”来抓,将其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点内容,集体研究、周密部署,通过“一把手”带头、分片包干等方式,持续加强督导力度,逐一对公厕卫生状况、通水通电、制度上墙等细节进行检查,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于暂时未通自来水的公厕,统一配备水桶、水瓢,保障基本冲厕需求,并分步骤推进自来水入户工程;未通电的公厕,则安装太阳能照明灯,解决夜间如厕照明问题。
创新机制抓落实,评比奖惩促长效。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公厕管护评比奖惩机制,各村村干部需每天早晨上班前拍摄公厕视频,发送至乡公厕管理微信群,由评分组进行线上初步评分。此外,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每天随机抽取2个村进行实地打分,评分标准细致严格,实行10分扣分制,内容涵盖是否锁门、制度牌是否悬挂、卫生是否整洁、照明是否正常、通水防冻是否到位等七大方面。各村设置红花榜公示牌,每周前三名在公示牌上张贴红花。每周依据得分评选前三名,月底进行总评。获奖村庄可获得洁厕灵、洗手液等奖励,而奖励则由排名后三的村庄提供,“奖优罚劣”机制极大激发了各村比学赶超的热情。
防冻改造解难题,技术赋能暖民心。针对冬季公厕易冻的“老大难”问题,燕川乡分步骤实施防冻改造工程,一方面为外露水管加装防冻保护层,另一方面在厕屋内安装石墨烯电暖器等保温设施,确保严寒天气下公厕仍可正常使用。
从“将就”到“讲究”,乡村面貌大改变。建立“日检查、周评比、月考核”的长效管理机制,公厕管护已成为村级日常工作的“标配”;用水、用电、卫生、防冻等问题得到系统性解决,公厕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善;村民卫生习惯悄然改变,文明如厕、爱护公物逐渐成为新风尚。
群众反响热烈,“点赞”声声映初心。“现在公厕干净又方便,冬天也不冻了,政府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村干部天天发视频、乡里天天来检查,咱们村的公厕想不干净都难!”
“小厕所”里藏着“大民生”,“净洁美”的公厕已成为燕川乡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张新名片。下一步,燕川乡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真正实现“乡风文明大家抓,村容整治一齐上”的良好局面,以“厕所革命”为切入点,一点点改造,一处处提升,一步步书写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灵寿发布
|
责任编辑:李婷 |
|
|
|
|
|
|
大国厕梦 |
 |
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杰克先生,常说一句感叹的话:“我们忽略厕所太久了。”人类诞生之后再没有离开过厕所,生命健康和生活尊严都与厕所密不可分。但人类长期为吃饭 <更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