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安徽累计完成4942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  
    | 加入时间:2025-10-07  来源:中国环境app |   
    |  |  
	| 
 |   
    |  |   
    | 
         
          |  |  
          | 近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贾良清介绍全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方针,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会同有关部门,强化分类施策、协同治理、先行先试等措施,持续推动全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累计完成治理4942个水体,治理面积约2391万平方米,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蝶变焕新的图景次第呈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以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高位推动,统筹谋划部署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
 
 2024年4月,印发《安徽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建立机制,统筹开展水体治理。
 
 安徽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牵头抓总,成立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专班,建立省统筹推进、市督促调度、县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还将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问题,纳入“访企入村”专题行动共性问题清单,先后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全省农村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暨群众“家门口”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工作视频会议,强力推动治理工作。
 
 全面排查,制定“一水一策”
 
 采取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方式,排查出5692个农村黑臭水体,逐一溯源调查、分析污染成因,制定“一水一策”治理方案,提出“三治(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业和服务业污水)、一清(清理内源污染和垃圾)、一修复(修复水体生态)”治理措施,推动科学治理。在安徽省生态环境厅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公告,动态征集问题线索,今年共征集23个问题线索,目前已完成整改6个。
 
 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改造、“万村清万塘”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等工作相结合,会同农业农村、住建、水利等部门统筹推动源头污染治理,力争做到“治理一个黑臭水体,改善一片农村环境”。
 
 试点示范,引领面上治理
 
 积极争取宿州、亳州、六安、蚌埠4市入选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每市获得2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省财政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从2023年起每年统筹5亿元,带动地方统筹资金约60亿元用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其中省级安排8.6亿元,支持30个县(市、区)开展省级试点。
 
 各地积极探索,总结提炼了“贝鱼草菌藻”水生态修复、“土地渗滤”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和“以用促治”等治理和管理模式,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会同省财政厅出台奖补办法,对治理任务重、成效好的40个县(市、区)给予3589万元奖补,形成奖优罚劣的良好氛围。
 
 健全机制,确保长治久清。安徽省将农村黑臭水体纳入省生态环保督察和警示片关注重点,推动各地各部门履职尽责,开展常态化排查整治和巡查管护,防止返黑返臭。推广“以用促治”做法,鼓励村集体或村民以认领、承包等方式合理利用农村闲置水体,让农民成为水体的使用者、受益者和管护者。
 
 |  
          | 责任编辑:李婷 |  |  |  |  | 
  
    |  |  
    |  |  
    | 
				  
					| 大国厕梦 |  
					|  | 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杰克先生,常说一句感叹的话:“我们忽略厕所太久了。”人类诞生之后再没有离开过厕所,生命健康和生活尊严都与厕所密不可分。但人类长期为吃饭 <更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