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      页 通知公告 视频之窗 行业动态 政策法规 世界厕所日 多  棱  镜 会员链汇  
智      库 如厕有规 它山之石 专栏专题 厕所文化 厕所与国策 图  书  馆 创新发展  
厕所建设 展会信息 网上展馆 会员之窗 会员专区 新   奇   特 微  视  界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多棱镜 > 与厕相关
敦煌“豪华公厕”成打卡点,也是一次破圈之旅
加入时间:2025-10-09  来源:新京报  作者:郭宝哲

 
  国庆假期期间,位于甘肃敦煌的一处公共卫生间因为装修风格具有文化特色,成为了很多人的“打卡点”。据“敦煌发布”消息,这处名为“敦煌净界”的公共卫生间在今年8月已开始使用,位于敦煌夜市,是在有着近30年楼龄的“八景楼”基础上改造而来。
  
  10月7日,负责这处公共卫生间运营的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媒体记者,打造这样的卫生间不是为了体现有多豪华,初心是传播地域文化特色。
  
  “敦煌净界”公厕的破圈走红,本质上是一场对“公厕必须千篇一律”刻板印象的颠覆。公共设施不必只有“实用”这一种模样,更能成为传播地域文化、传递人文关怀的鲜活载体。
  
  当游客在洗手时瞥见壁画纹路,在休憩时阅览文化展陈,公厕便从“解决生理需求的场所”,变成了沉浸式感受敦煌魅力的“微型文化展厅”。
  
  更值得关注的是,“敦煌净界”没有因文化装饰而忽视实用属性:母婴室的抗菌护理台、残障人士的低位洗手池、实时显示客流的智能屏,甚至假期新增的6名保洁人员,都在回应不同群体的真实需求。
  
  传统公厕的痛点在于“重实用轻体验”,而敦煌的创新在于:既解决“有没有”的基础问题,又回应“好不好”的品质需求,让公共服务既贴心又有温度。
  
  敦煌公厕争议,本质上是人们对“公共设施价值”的认知差异。有人认为公厕只需“朴素够用”,但在文旅城市语境下,公共空间本身就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
  
  敦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仅今年上半年旅游接待突破1000万人次。也因此,敦煌公厕不仅是服务设施,更是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当游客从“脏乱差”的公厕走出,与从“有文化、够贴心”的空间走出,对城市的印象会截然不同。
  
  这种差异,正是“敦煌净界”的意义所在:民生工程不必“将就”,文化传播也无需“端着”,二者完全可以在日常空间中自然融合。这种打破刻板印象的创新,值得更多城市思考与借鉴。
  
  □郭宝哲(大学生)
  
  新京报(2025年10月09日a02版)
  责任编辑:李铁民
 
 
 
“世界厕所日”十周年,旅发环保迈出新步
世界厕所日:“厕所革命”成效大宿迁公厕
世界厕所日这份“如厕指南”,快收好!
 
 
大国厕梦
  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杰克先生,常说一句感叹的话:“我们忽略厕所太久了。”人类诞生之后再没有离开过厕所,生命健康和生活尊严都与厕所密不可分。但人类长期为吃饭 <更多>
便所
城市独立式公共厕所
帝国与便所
《厕所革命》一书为城市管理献策
备案号:吉ICP备05008513号-20 官方网站:www.cesuogeming.net 
主办单位: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公厕建设管理专委会 联系电话:0512-36906588
技术支持: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电话:0431-8163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