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      页 通知公告 视频之窗 行业动态 政策法规 世界厕所日 多  棱  镜 会员链汇  
智      库 如厕有规 它山之石 专栏专题 厕所文化 厕所与国策 图  书  馆 创新发展  
厕所建设 展会信息 网上展馆 会员之窗 会员专区 新   奇   特 微  视  界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厕所与国策 > 浪费与厕所
公厕变咖啡店,公共资源岂能“暗度陈仓”
加入时间:2025-10-22  来源:”红网  作者:黄思琪

 
  据九派新闻报道,近日,甘肃庆阳正宁县一处有着30年历史的公厕被改建为咖啡店,尚未营业便因审批问题被查封,产权复杂的背后,暴露的是公共资源使用边界模糊、审批流程监管缺位的深层问题。这场看似简单的“空间改造”,实则是对公共利益的漠视,更是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与管理的一次警示。
  
  公厕作为城市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其核心属性是满足公众基本需求,产权与用途变更本应置于严格的监管与公开的决策之下。从公共利益维度看,该改造行为跳过了必要的民意征询环节——30年的公厕早已成为周边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其突然“变身”咖啡店,直接剥夺了居民对公共资源使用的知情权与监督权,本质上是对公共权益的侵占。从审批监管角度看,“产权有两块,比较复杂”的回应,恰恰折射出相关部门在前期审核中的疏漏:公共设施用途变更需经过规划、住建、城管等多部门协同核查,若任一环节严格把关,便不会出现“装修一个月后才因手续问题查封”的被动局面,这无疑是对行政资源的浪费,也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此类公共设施“私用化”的尝试,若未被及时制止,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一方面,会让公众对公共资源的“公共属性”产生质疑——当本应服务大众的公厕、公园、社区服务站等,可被轻易变更用途,城市公共服务的稳定性将荡然无存。另一方面,也可能催生“钻政策空子”的投机心理,部分商家或个人利用产权模糊、审批漏洞,将公共空间转为盈利场所,进一步挤压普通民众的公共活动空间。
  
  要杜绝此类现象,需构建“事前严审、事中监督、事后追责”的全链条监管体系。首先,相关部门应明确公共设施产权与用途变更的刚性流程,将民意征询、专家论证纳入前置环节,确保每一步操作都公开透明,杜绝“暗箱操作”。其次,住建、城管等部门需建立联动核查机制,对正在进行改造的公共设施加强巡查,一旦发现违规变更用途的行为,立即叫停并依法处理,避免“既成事实”后再整改的被动局面。最后,应畅通公众监督渠道,通过政务平台、举报热线等方式,鼓励民众对公共资源滥用行为进行监督,让公共设施真正回归“服务公众”的本质。
  
  城市的温度,藏在每一处触手可及的公共设施里。公厕虽小,却是衡量城市文明与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尺。唯有守住公共资源的使用边界,严格把控审批与监管的每一道关口,才能让公共设施真正服务于民众,而非成为少数人“逐利”的工具。

  作者:黄思琪(天津师范大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54/66/15371442.html
  责任编辑:李铁民
 
 
 
“世界厕所日”十周年,旅发环保迈出新步
世界厕所日:“厕所革命”成效大宿迁公厕
世界厕所日这份“如厕指南”,快收好!
 
 
大国厕梦
  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杰克先生,常说一句感叹的话:“我们忽略厕所太久了。”人类诞生之后再没有离开过厕所,生命健康和生活尊严都与厕所密不可分。但人类长期为吃饭 <更多>
便所
城市独立式公共厕所
帝国与便所
《厕所革命》一书为城市管理献策
备案号:吉ICP备05008513号-20 官方网站:www.cesuogeming.net 
主办单位: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公厕建设管理专委会 联系电话:0512-36906588
技术支持: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电话:0431-8163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