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既是一项战略举措,更是一个资源认识、优化、盘活和重新配置的过程。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给中国的农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而其中,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厕所革命”,也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抓手。 上财大数据分析的第六篇,立足浦东桃乡我们分析的是Input的美味,那么五谷轮回之后,Output的结果又如何呢?在我们的千村十年调查中,就有这么一块看上去不登大雅之堂的数据,但它却是从小角落折射了乡村振兴的大问题。 下面这几段话应该不陌生吧: 农村的厕所大多为旱厕,能避雨却不能避风,冬天寒风嗖嗖冻屁股,夏天苍蝇嗡嗡嗡群舞。就连那些农村长大的朋友,外出打工回到家乡,问他们最不习惯、最不方便的是什么,高频答案总少不了“上厕所”。城里女孩吃了男友老家的饭、上了老家的厕所之后,连夜跑回了城里。。。 没错,上厕所的问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确是一件极普通的事情,但就是这样一件极普通的事情,却长期以来体现着城乡差别、贫富差距。正可谓,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调研过程中,经常会问起农村厕所改造问题,会详细询问村民使用的是水厕还是旱厕,在视察村容村貌时也会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强调“小厕所、大民生”。 那么,在我们的千村调查数据库中,又为这件“小事情”记录下了怎样的大数据呢? 为了使得数据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我们选择了2013和2017年的定点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如下面两张图所示,除极个别地区外,大部分县域保持不变。


从2013到2017年,五年来能明显的看到农村厕所改造的成效,其中室内冲水厕所、马桶的比例从2013年的32.52%上升到了2017年的55.06%。

而这一成绩的取得,与五年来的农村厕所改造工作息息相关,从下图可以明显的看到,五年来,实施厕所改造计划的农村比例已经上升到了63%。

但即使是厕所改造已有成效的2017年,各地区间的差异情况还是比较明显的,按照调查区域的划分,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样本中东北地区厕所改造任务还很艰巨。

▲样本中的四个地区比较

▲样本中的东北地区

▲样本中的东中西部地区平均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厕所是一种全世界通用的“嗅觉语言”和“视觉语言”。它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还直接影响到当地人的身体健康和地方形象。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仍有待提高,厕所质量、管理服务、科技应用、如厕文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要让“厕所革命”照亮每一村每一户的“小角落”,仍然任重道远。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厕所革命”做出重要指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民生小事,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大情怀。
原题为《上财「大数据」告诉你|千村十年,总书记关心的“小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