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东北农村的家庭“厕所改革” |
加入时间:2018-07-13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昊飞 郭翔 李超 |
|
|
|
|
在去年10月之前,姚青山家的浴室和厕所一直是两个不同的地方。
姚青山是中国东北吉林省吉林市江密峰镇西三家子村的农民,七年前他翻盖了自家房子。新房子干净整洁,但唯一让他感觉不顺心的是屋子里不能上厕所。所谓“卫生间”七年来只能用来洗淋浴。和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一样,姚青山家的厕所在室外。
“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中国很多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自来水和排污管道设施,农民只能在自家院里或田间地头搭起简陋的厕所,这样的厕所被称为“旱厕”,又叫“茅坑”“茅厕”。
这样的厕所,夏天蚊虫乱飞、臭气扑鼻;冬天粪秽冻结、如厕艰苦。长久以来,条件差、不卫生的“旱厕”在农村地区成为引发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中国一些地区已开始努力改变。去年,吉林省在全省50个市县全面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工作,按照每户4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让10万户农民用上冲水马桶。姚青山家就是其中之一。
“坐便器、管道、水泵,还有一个粪便处理罐,都装上了。这下屋里的卫生间就不再是单纯的洗澡间了。”姚青山说,整个改造过程中,由于各级地方财政的补贴,他几乎没花钱。
据介绍,西三家子村有40户农民已经用上了室内冲水马桶,并在院子里装上了“小型生物一体化处理设备”。这种设备便是姚青山所说的“粪便处理罐”,粪便在设备中经过微生物处理,能排出可以灌溉农田的水,而剩余的废渣很少,每两年才需要清理一次。
“室内上厕所,冬天不冷,夏天不臭。”在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东光村,朝鲜族农民金钟日介绍说,他家的新厕所由室内小仓库改造而成,使用已近一年,“用起来一点不比城里差”。据了解,光东村210户农民目前已全部用上了这样的室内厕所。
在长春市农安县农安镇红卫村,农民邹志平隔三差五地就要像呵护家具一样擦拭新马桶。“老人岁数大了,以前冬天一下雪就担心他们夜里上厕所时摔跟头。”她说,现在不仅不用担心了,如厕时还既方便又暖和呢。
去年11月,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在“农村改厕及污水治理工作研讨会暨2016年世界厕所日主题活动”上表示,农村改厕将作为“十三五”时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任务。
目前,住建部已经在山东、吉林等省启动了省级农村改厕试点。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农村厕所改革和污水治理,推行试点地区的成功模式,提炼出适合农村实际的改厕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
原标题:中国东北农村的“厕所改革” |
责任编辑:南风 |
|
|
|
|
|
|
大国厕梦 |
 |
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杰克先生,常说一句感叹的话:“我们忽略厕所太久了。”人类诞生之后再没有离开过厕所,生命健康和生活尊严都与厕所密不可分。但人类长期为吃饭 <更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