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加强杭州市区公厕的建设改造管理,实现公厕建设改造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满足杭州后峰会前亚运时期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需求,结合杭州市实际,制定本导则。
一、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范围限于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风景名胜区、滨江区、余杭区(余杭经济开发区)、萧山区、下沙经济开发区、富阳区和大江东集聚产业区。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公厕建设改造应以人为本,并遵循文明、卫生、方便、安全、实用、节能的原则。
(二)以民为先。要强化四问四权,切实做好现场公示和属地居民沟通工作,提高公厕环境质量,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有效破解“邻避效应”难题。
(三)以精为准。优化公厕布局和如厕功能,提升厕内设施设备,切实消除臭味,用细节打造公共厕所的“精品工程,做精做优杭州公厕品牌。
三、设计导则
(一)总则
1.本导则适用于新建、翻建或扩建的固定式或拼装活动式的公厕。
2.公厕建设应鼓励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倡导绿色、环保和节能理念。
3.对面积不足75平方米的存量公厕,要通过翻建、扩面或内部布局调整等方式进行提升改造,力争在3-5年完成提升改造,以满足本导则要求。
(二)面积和厕位比
1.建筑面积原则上应达到75平方米及以上;男女厕位比例应达到2:3,人流集聚场所男女厕位比例应达到1:2,男厕厕位数量应含站位,1个站位算1个厕位。
2.当男女厕位比例达到2:3时,女厕占用面积宜为男厕的1.77倍;当男女厕位比例达到1:2时,女厕占用面积宜为男厕的2.39倍。其中蹲、坐厕位尺寸为1300mm×1000mm,使用面积约为1.3平方米/位,男厕站位间距为800mm,使用面积约为0.4平方米/位。
3.男女厕内应优先使用座便器。其中,男、女厕内应至少各设置1处座便器;当男厕厕位数量大于4个时,应设置2处座便器;当女厕厕位数量大于5个时,应设置2处座便器,大于10个时,应设置3处座便器。
(三)层高及平面布置
1.层高
独立式公共厕所室内净高3500mm(设天窗时可适当降低),附属式公厕应与建筑主体同层等高。室内地坪标高应高于室外地坪150mm,厕位与室内地面标高应保持一致,不得设置台阶。
2.平面布置
(1)男厕蹲位间、站位间可分设,男女盥洗室可通用,卫生洁具的平面布置根据(CJJ14-2016)的规定设计。
(2)公厕内单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宜为1300mm,不得小于1000mm;双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宜为1500~2100mm。
(3)男、女厕门洞用石材等防腐材料进行包边;男女厕、管理间门宽度大于900mm,第三卫生间门宽度大于1000mm。
(4)管理房及工具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a.管理用房面积不小于6平方米。要求布局合理,房内设置桌、柜、椅、电视机、微波炉和空调等必备设施,严禁设置大功率、有安全隐患的电器。内饰与公厕整体环境相协调。
b.工具间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工具间内设拖把池、固定工具架、工具储物柜等。
5.应设置第三卫生间,并符合下列规定:
a.无障碍坡道设计要求。公厕出入口应设有轮椅进出坡道,按轮椅宽800mm,长1200mm设计进出通道宽度、坡度和转弯半径。无障碍设计要求符合现行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
b.第三卫生间建筑面积不小于6.5平方米,男女通用,可供老年人、残疾人及携带婴幼儿的人群使用。位置靠近公厕出入口,轮椅回转直径不少于1500mm。内设带标准扶手架的成人座便器、洗手台盆,并配备呼叫设备,安装位置合理,连线不暴露;同时,需设母婴折叠板、儿童台盆,儿童坐位、儿童站位、儿童安全座椅等,以满足携带婴幼儿如厕人群的需求。(平面布局参照附图1,标识标牌参照附图2)
附图1:

附图2:

“第三卫生间尺寸大小”(300mm*200mm)
(四)内部设施
1.室内墙面应用光滑、便于清洗的瓷砖、石材或新型高科技材料铺设到顶,如需吊顶的应采用防潮防腐的环保耐用材料进行吊顶,地面采用防滑耐磨地砖铺设。铺设前均做好防水。
2.厕位间及隔断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a.厕位隔断板应采用防酸、碱、刻、划、烫的环保耐用
材料。
b.厕位隔断板及门的下沿与地面距离应大于100mm,小
于150mm;隔断板及门的高度应在1800mm以上。
c.均应采用虹吸式蹲便器和座便器,蹲便器外径长度不小于600mm,内径长度不小于480mm,其前沿离隔断门板距离不小于400mm,宜采用有前挡功能的蹲便器;采用瓷质大半挂小便器。
d.站位隔断板宽度应不小于400mm,高度为800mm,隔板距地面高度应为600mm。
e.厕位间的门锁应能有明显标识。
f.盥洗室配置节水型机械式或感应式水龙头。
g.男、女厕位采用蹲便器、小便器的,需保证充足的水压,采用节水冲洗等技术成熟的冲洗方式,冲洗设备应具备性能稳定、便捷等功能。
(五)水电排污
1.配备专用水电表,做到一户一表,确保供水充足和专电专用,水电分路设置。水路控制阀门和电路集中控制开关均应设在管理间,便于检修。
2.公厕化粪池须设置在绿化带、后窗等隐蔽处,并采用一定的工艺技术消除化粪池臭味。
3.给水管管径应为50mm-90mm,所有地下排水管管径200mm以上,带水封。室内所有管线布线安全、合理。
4.盥洗室、男女厕和第三卫生间等区域按照需求设置防腐水封地漏或排水沟槽。
5.男厕站位下方区域宜设置具有排污废水和自动冲洗功能的沟槽设施,并采用防腐防潮防锈的材料。
(六)采光、通风和除臭
1.公厕应设置自然通风窗口,并附设独立排风设备、新风系统等机械通风方式净化室内空气,排除厕内臭气。排风口宜设置在厕内高位和低位,满足室内通风换气需求。通风量的计算符合(CJJ14-2016)的规定。
2.公厕排水管道主干管应设通气管,管径不小于75mm。
3.男、女厕间要确保自然采光为主,灯具须采用LED等节能灯具,色温控制在4200K-5000k。
4.单层公厕窗户下沿离地高度需在1800mm以上,公厕通风、采光面积之和与地面面积比不宜小于1:8,保证充足的采光和通风。
5.男厕和女厕内应选用可分解、吸附异味的雾化形式等除臭效果较好的除臭设备。
(七)其他附属设施
1.男女厕内需安装嵌入式、智能式等防盗功能手纸盒或设置卫生用品自动售货机。
2.每个厕位需设一个脚踏式废纸篓。
3.每个厕位设一个挂衣钩。
4.搁物台:站位处安装高度1300mm,宽度200mm,蹲位、坐位处安装高度1400mm,宽度200mm。
5.男女厕靠墙侧需加装扶手,以方便老年人使用。男厕
内应设带标准扶手架的站位。
6.盥洗室设置带灯光的面镜、洗手液容器和烘手器或纸巾。
7.座便器的厕位内应设置消毒液容器。
8.男女厕、第三卫生间、管理房、工具房需设置自动消防喷水系统。
9.结合杭州元素和属地特色设置公益文化或商业文化宣传相关内容,和厕内环境相适应,要求精致、美观。
(八)外观和标识
1.建筑外观形式应新颖美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适合城市特点,具有可观赏性。并结合周边环境进行绿化和美化。
2.标识标牌需按《公共厕所保洁与服务规范》(DB3301)规范设置,安装位置醒目,指向准确。
3.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夜间灯光指示牌(灯箱)和管理制度牌,灯箱样式和颜色【深灰色(C0,M0,Y0,K70)】如附图3。
4.外墙设置“公共厕所”(大小400*400mm)字体,并配英文“TOILET”。
附图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