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革命”是一件惠民生的大实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当前,“厕所革命”力度空前,在各地轰轰烈烈地推进,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难点问题,值得正视并加以解决。
每一项政策要想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让群众知道这个政策具体有哪些内容,要他们怎么做,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益处等。只有当绝大部分人从思想上、心底认同接受,才能说政策宣传是成功的。
然而,一些地方对“厕所革命”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接受程度偏低。中部某县要求全县2019年底之前,所有村庄都完成厕所改造。时间紧、任务重,村干部只好硬着头皮上马,根本不召开全村动员大会,也不通过村广播进行宣传讲解。村民在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情况下被迫接受厕所改造。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几十年蹲旱厕习惯了,让其突然改变习惯,他们会很抗拒,很不配合。
一些地方在推进“厕所革命”过程中,配套建设跟不上,工程推进困难重重。现在村干部最头疼的就是每一户都有不同的困难。有的可能是不通自来水,有的房前屋后可能没有合适的地方安装罐体(政府免费提供并安装),有的可能不愿意自己掏钱建厕所等。
据推算,厕所改建、管道铺设等配套设施投入户均在2000~5000元,这对农户而言,是一笔不算小的开支,所以有的农户宁愿用又旧又臭的旱厕,也不愿意投钱改厕。
除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之外,管护维修,定期收运、粪渣资源利用等后续管护工作不够完善,粪便后期处理问题普遍存在。
比如,如果安装罐体的地方不合适,净化后的水就无处可排,或者流到邻居家禾场上,容易造成纠纷。
针对此,某些地方探索建立“农户+服务站+养殖基地”“农户+专业公司+有机肥生产”等多种管护利用模式,值得各地借鉴推广。
农村“厕所革命”初衷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村民健康,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广泛宣传,稳步推行,尽可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多做实地调研,多想实招,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和忧虑,把这项民生工程真正做成民心工程。
作者系荆楚理工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