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措并举提高文明如厕水平 |
加入时间:2021-02-07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
|
|
|
|
公共厕所不仅关乎物质文明,也关乎精神文明。近年来,各地政府掀起了厕所革命的高潮,绝大多数城市出台了厕所革命行动方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环卫部门)、旅游部门、乡镇街道都加快了厕所改造提升和建设力度,厕所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部分群众如厕不文明行为也偶尔见诸报端,说明在文明如厕方面还存在短板,在改善公共厕所设施和功能的同时,还需要同步提高文明如厕水平。笔者认为,应从教育、管理、公众参与、技术和法治多个维度促进文明如厕水平的提升。
教育为先,培养良好的如厕行为规范。应该倡导公序良俗、培养如厕道德规范,国外的一些先进做法值得借鉴。比如,日本公厕一旦建成,清洁和管理运营都由附近社区的志愿者来承担;日本还成立“美化协会”,号召会员经常到社区、企业开展打扫厕所活动。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公厕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倡导了声势浩大的公厕清洁运动,每年还举行公厕的星级评选活动。风俗习惯的作用是在没有外来压力情况下实现的,主要通过模仿转化为人们的习惯行为。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了的行为准则,道德行为由个人自觉采取,违反要受到社会舆论和良心的谴责。
规范管理,防止破窗效应。破窗效应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公共厕所管理同样要防止破窗效应。这就需要提高公厕精细化管理水平,做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对不文明如厕行为进行及时制止,保持公厕干净的环境,如厕环境越干净,人们会越珍惜爱护。改变公厕过去脏乱差的现象,使公厕成为创造美、传播美、享受美、分享美的载体,通过改革让厕所从生理代谢的简陋场所,到逐步兼具卫生整理、休息乃至审美、商业、文化等功能融合的新空间,体现了生活观念和环境意识的进步,成为物质文明q和精神文明提升的标志。
公众参与,相互监督。发挥社区共治的作用和志愿者宣传教育的作用,培育熟人社会、发挥居民群众相互监督的作用。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阻止不文明行为。在符合法律对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监测取证不文明和违规行为,为管理和执法人员劝导教育和惩戒提供依据。如为防止纸张被无限度抽取,可通过微信扫一扫免费获取定量厕纸,同一用户需间隔一段时间才能再次取纸。
依法治厕,惩戒不文明行为。对违反公共厕所管理办法的行为给予教育和惩戒。例如《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损坏、拆除各类环境卫生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确需拆除的,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按照先建后拆的原则,由拆除单位负责建设。违反前款规定的,责令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法律的威慑,才能阻止严重的违规行为,只有法治与德治并举,才能提升厕所文明水平。
|
责任编辑:李婷 |
|
|
|
|
|
|
大国厕梦 |
|
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杰克先生,常说一句感叹的话:“我们忽略厕所太久了。”人类诞生之后再没有离开过厕所,生命健康和生活尊严都与厕所密不可分。但人类长期为吃饭 <更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