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厕所革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难点与痛点 |
加入时间:2019-01-28 作者:张掖兰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田兰 |
|
|
|
|
众所周知,近几年“厕所革命”持续发酵,早在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就“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农村厕所改造是国家扶贫的重大措施之一。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的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厕所革命”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补齐的“短板”,对于实现农村产业链条化,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有效控制乡村生活污染,预防疾病传播,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张掖兰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在农村“厕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痛点,做如下总结:
一、水资源问题
在中国有很多农村地区水资源并不丰富,并且农村地区地域广、居民较为分散,而且地理情况复杂多变,这就意味着农村使用传统的水冲式厕所不仅要在铺设管道上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而且还要花费更多的水资源来处理这些粪便,这样做无异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更是与生态环保不相符。
二、粪便的处理问题
农村不像城市,有统一的粪便处理设施,如果农村大规模进行厕所改造的话,必然牵扯到要修建一定规模的化粪池,这样无形之中不仅增大了工作量,还提高了成本等。
三、费用问题
由于农民经济条件有限,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于厕所改造上肯定很多农民并不愿意,而且牵扯到钱的问题上,农民一般都比较谨慎,另外,厕所改造也得购买冲水设备等等,这也加重了改造的负担,如果没有可观的补贴的话,恐怕农民积极性不高。
四、农村百姓根深蒂固的习惯问题
由于农村老百姓长期使用“2根棍子”的旱厕,即使再好的马桶或者设备,也不愿坐在马桶上如厕。宁愿在后院或院外再修一个厕间,也不愿将马桶安装在室内;即使在安装时按要求安装在室内卫生间,也会私下里将马桶搬到室外。
高寒地区冬季严寒,室外温度普遍在-20℃左右。而老百姓通常将厕所安置在后院,冬季夜晚起床如厕要穿衣服去后院去坐冰冷的马桶,异常不便,再者深夜出门怕冻感冒,所以小孩直接在室内用盆解决,大人直接就近在院内解决,第二天再用铁锹处理。
五、“小便宜”思想
农村老百姓看到政府政策红利,都想占便宜安装,但是因为自身多年的如厕习惯问题不适应,又私自拆卸闲置不用,有户村民直接将马桶搬到后院驴圈中。
六、对产品的认知问题
即使是无排放的微生物马桶,核心是生物菌发酵分解,而生物菌是以粪便“食物”。生物菌只有依靠这些“食物”才能长期生长存活,如果长时间不使用,反而会造成生物菌的分解能力下降,甚至造成生物菌休眠死亡。
厕所革命,不只是马桶技术的革命,也是老百姓根深蒂固思想和习惯的革命。厕所革命,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无论多么先进的马桶,都需要正确引导老百姓马桶入室,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农村老百姓的生活品质,缩减城乡差异,补齐厕改短板,厕所革命才能正真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
责任编辑:南风 |
|
|
|
|
|
|
大国厕梦 |
 |
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杰克先生,常说一句感叹的话:“我们忽略厕所太久了。”人类诞生之后再没有离开过厕所,生命健康和生活尊严都与厕所密不可分。但人类长期为吃饭 <更多> |
|
|
|
|
|